中国日报网10月15日电 英国《经济学人》近日刊文称,由于新冠疫情的破坏,世界经济正在从供应过剩演变成短缺不足,除了经济滞胀的表面因素之外,更为深层次的因素是各国减排政策实施力度加大同时新能源供应不足以及保护主义势力严重干扰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十年里,世界经济一直面临消费支付不足的困扰。各家各户对于还贷忧心忡忡,政府实施财政紧缩政策,企业谨慎观望减少投资,实体经济投资尤其如此,无数劳动力无处可用。如今,随着各国政府实行刺激政策,消费者购买力提升,消费热潮卷土重来。需求增长迅猛,使供应略显吃力。货运生意火爆,大批集装箱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停泊,等待清关,能源价格持续飙升。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令投资者闻风丧胆,2010年代的供给过剩演变为如今的短缺经济。
造成短缺的直接原因是新冠疫情。全球约10.4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引发了猛烈却失衡的经济回升,消费者在商品支出方面远超以往平常,致使长期缺乏投资的全球供应链不堪重负。新冠疫情期间,电子产品需求激增,而关键元件微芯片供应不足让一些外贸型经济体陷入停工;德尔塔变异毒株的蔓延导致亚洲一部分服装工厂被迫关停。在发达国家,移民数量减少,财政刺激措施充裕了银行账户,城市零工失势,但人们仍不愿转行去做仓储等需求正旺的工作。从美国布鲁克林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雇主们疯狂争抢人手。
短缺经济背后还别有两个更深层次的力量。首先是全球能源结构“脱碳”转型。由于从煤炭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欧洲各国,特别是英国,更易受到天然气供应不足影响,本周天然气现货价格一度上涨超过60%。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碳排放价格不断攀升,使用其它非清洁能源同样困难。在中国,由于一部分省份急于完成严格的环保目标,大片地区面临停电问题。航运和技术元件价格高涨,导致扩大产能所需的资金支出增加。全球努力摆脱非清洁能源的同时,对化石燃料产业进行长期投资的动力就会不足。
其次是保护主义泛滥。贸易政策的制定不再考虑经济效率,而是为了追求一系列目标,例如对海外实行劳动力和环境标准、打击地缘政治对手等。
美国政府证实将继续维持特朗普时期的对华关税政策,税率平均达19%,只承诺获批企业能豁免。在世界各地,经济民族主义正助长短缺经济。脱欧加剧了英国卡车司机短缺现象;印度出现煤炭短缺,原因之一是采取了削减进口燃料配额的不当举措。经过多年的贸易紧张局势,自2015年以来,企业跨境投资量占世界GDP的比重下降了一半以上。
一切让人不禁想起20世纪70年代,当时许多地方都出现燃油短缺、物价高涨、经济增长低迷的现象。但类比也仅仅如此。半个世纪前,政客们通过价格控制和“立即制止通胀”运动(该运动由杰拉尔德·福特发起,鼓励人们自己种植蔬菜)等徒劳措施来对抗通胀,这样的经济政策犯了严重错误。如今,美联储内部正在讨论如何预测通胀,但有一个共识是,中央银行有权力也有责任来控制通胀。
目前而言,不太可能出现通胀失控情况。能源价格在今年冬季过后会有所回落。随着疫苗普及和新冠肺炎新疗法的出现,新冠疫情对经济的破坏也会随之减弱。消费者在服务业上的支出可能会增加。财政刺激措施将在2022年逐渐减少:拜登正努力促成国会通过巨额支出法案,英国计划提高税收。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风险意味着需求甚至可能下降,回到2010年代的低迷状态。一些行业的投资增长将最终转化为更大的产能和更高的生产力。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短缺经济背后的深层次力量不会消失,政客们很容易制定出危险而错误的政策。有朝一日,氢燃料技术或将助力可靠的绿色能源,但不能解决当前的短缺问题。随着燃料和电力成本上升,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各国政府不能确保有足够的绿色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那么他们可能不得不放宽排放标准,重新使用污染能源来解决短缺问题。因此,各国政府必须认真规划,解决因减排而导致的能源成本上升和增长放缓的问题。假装以为“脱碳”转型会带来奇迹般的经济繁荣,失望就会成为必然。
短缺经济也会强化保护主义和国家干预。许多选民将商品供应不足和能源危机归咎于政府。政客们可以将责任推给善变的外国人、脆弱的供应链,大肆宣传自力更生。英国政府对一家化肥厂实施救助,以维持食品工业所需的二氧化碳供应。政府试图宣称劳动力短缺是件好事,因为它将提高整个经济的工资和生产力。实际上,平均而言,给移民和贸易设置障碍将导致两者都下降。
经济混乱往往导致人们质疑常规的经济政策。上世纪70年代的创伤使人们拒绝大政府和粗暴的凯恩斯主义,这值得欣慰。现在的风险是,经济压力导致人们否定脱碳和全球化,进而带来破坏性的长期后果。这才是短缺经济的真正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