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会成为“手机里的那个人“吗?——记纳赤台兵站兵爸爸们的那些事

近日,“壮丽70年 奋斗新青海——2019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看青海”大型采访团来到了纳赤台兵站,了解战士们的戍边生活,感受战士们的“两路精神”。期间,有两位驻守高原多年的兵爸爸还与记者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我也会成为“手机里的那个人“吗?——记纳赤台兵站兵爸爸们的那些事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8-14 15: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8月14日电 (朱月红)在距离青海省格尔木市90公里的地方,矗立着青藏线上进藏的第一个兵站——纳赤台兵站。这个组建于1956年的兵站,从建成至今,一直肩负着为入藏出藏部队提供后勤保障任务。这里的战士是舌尖上的解放军,虽然不是冲锋在前线,但他们保障着后方,为保家卫国发挥着一样的光和热。

近日,“壮丽70年 奋斗新青海——2019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看青海”大型采访团来到了纳赤台兵站,了解战士们的戍边生活,感受战士们的“两路精神”。期间,有两位驻守高原多年的兵爸爸还与记者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我也会成为“手机里的那个人“吗?

“网上有个视频说的是解放军休假返乡,儿子10个月未见不认识爸爸连称‘骗人’,这在纳赤台兵站也是这样吗?”

“是的,上次我回家,我侄子看到我,不是直接奔过来让我抱抱,而只是朝着屋里喊,手机里的那个人回来了。我是侄子二叔,可侄子叫我‘手机里的那个人’。”说起这事,他有点哭笑不得。

他是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格尔木某大站田生锦干事,已经驻守在高原之上13年了。

记者这一问,让他想起了自己出生不久的女儿。“我刚休假回来,女儿三个月多,再回去她就一岁多了……”他说着说着,目光转向了眼前方的兵营,看得出来他隐隐地担忧自己的女儿也会把自己当成“手机里的那个人”。

“可以通过手机视频,让孩子感受到你陪着孩子成长吗?”

“不能,很多军人父亲都有这个情况。”他欲言又止,眼眶里红红的。

这萦绕于心的惦念,本以为通过手机视频可以跨过莽山和荒漠,抵达孩子稚嫩而真挚的内心,然而,通讯工具再发达,也难抵陪伴在孩子身边那份温暖的亲情。现在的他,不能陪在孩子身边,陪着孩子成长,几多愧疚,几多惆怅。虽然在孩子出生之时并不敢奢望孩子能懂为人父当军人的初衷,但他依然希望孩子热爱军人。

(田生锦朋友圈截图,经本人同意)

孩子还小,不懂父亲当兵的用心而会有所疏远,这已经让人十分心疼。但父母已渐渐老去,甚懂儿子从军的担当而选择隐瞒,这不禁让人泪目。

田生锦告诉记者,该部谢龙参谋的父亲得了肺癌,深知儿子戍守高原的不易,一直拖到了晚期才将实情告诉他。而在该部12个驻守兵站里,像这样体谅战士为人子的种种不易的父母着实让人心疼。

田生锦谈到前段时间父亲生病,有些哽咽,泪水在眼眶里顽强地打转。“我父亲之前重病,需要从县级人民医院转院,我当时在这儿也没办法。幸亏家有兄弟照看,父亲转危为安。我们战士中也有不能陪在生病父母身边的,对他们来说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他没有再多说些什么,沉默了一会儿,兴许是对战士的心疼,又兴许是对仍然坚守在高原上老兵的理解。

既然这么牵挂家人,为何仍不悔戍边?田生锦毫不犹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里离不开,”田生锦说,“穿上了这身军装,就舍不得再脱下,还没穿够。”他的话简单质朴却十分有力,眼里满是坚定。这份坚定,是男儿的热血使然,是军人的使命使然,亦是戍边的信念使然。

“孩子长大了,也会不理解”

“孩子还小的时候,会把爸爸当成“手机里的那个人“,那孩子长大了也会吗?”

“也会不理解,爸爸为什么不在身边。”他黝黑的面庞不自觉地流露出歉疚的神情。只见他迅速地低下头整理了下军帽,生怕被瞧见。

解答记者疑惑的是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格尔木某大站纳赤台兵站政治教导员吴建兵。他来自与纳赤台兵站相距甚远的山东。这是他戍守雪域高原的第18个年头,此时他的孩子已经长大。

“那是什么让您坚持在这里戍守了18年?”

“应该说是一种信念,一种坚守的信念。”在与吴建兵的交谈中,已然能够感受到,纵然十分惦念孩子,但是边防安全依然是他当下最深切的牵挂。

作为兵站的政治教导员,他深知自己的责任所在。他说:“边防需要有人守,新兵需要有人带。”

(兵站教导员吴建忠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记者了解到,纳赤台兵站位于长期缺氧的高原之上,会对战士的大脑、心脏、肝脏、血液、呼吸等都会造成很大的损伤。有些工作年限长的战士会脸紫唇乌,指甲凹陷,不同程度地出现反应迟钝、记忆衰退、全身浮肿、血压增高等症状;在这辽阔苍茫的高原,常常会被突然袭来的孤独感包围,需要战士想法排遣。平时主要通过手机与外界接触、与家人联系,有时候网络还不稳定……即使这里的环境异常艰苦,战士们不畏艰难,扎根高原,赤诚奉献。

(纳赤台兵站一隅)

吴建忠指着兵站对面的高山介绍说,对面的高山海拔近5000米,有一面红旗就插在山顶上。这面旗在山顶上已整整伫立了10年,是纳赤台兵站“吃苦不怕苦、缺氧不缺志”的精神柱石。每逢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迎新兵、送老兵等重要日子,他们会登顶崖壁,向红旗敬礼。

(7月1日,战士们向插在在山巅的这面红旗敬礼,向党旗宣誓。)

纳赤台兵站的周遭,目之所及,满目苍黄,一片荒凉。但兵站营房后面一间智能蔬菜温室,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与之形成十分强烈的对比。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温室中的种植的蔬菜还不能实现批量供应,战士们偶尔才能吃到。但这个温室依然保留着,因为对于纳赤台这个高寒缺氧的地方,这里已不是纯粹的蔬菜温室,它还是天然氧吧、休闲的好去处。这里一年四季如春,含氧量比室外高15%左右。战士们休息的时候,可以坐在休闲区的藤椅上读书看报……

(纳赤台兵站的智能蔬菜温室)

“缺氧不缺志”,纳赤兵站的战士们不缺保家卫国的志向,也不缺顽强生活的意志。这与建设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的“两路精神”一脉相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

致敬!纳赤台兵站的战士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