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新生”湘西苗绣公益项目在沪启动

“传承新生”湘西苗绣公益项目在沪启动

2019-07-25 13: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传承新生”湘西苗绣公益项目在沪启动
 

7月18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优衣库专项基金“传承新生”湘西苗绣公益项目发布活动在上海举行。来自湘西苗寨的4万余枚苗绣绣片,肩负传递美好、集结爱心力量的使命来到城市,将通过衣物捐赠公益活动传递至爱心人士手中,建立苗寨与城市对美好生活共同追求的链接。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唐九红表示,“传承新生”湘西苗绣项目是基金会与优衣库在文化扶贫方向的创新尝试,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我们的共同奋斗目标,项目面向湘西苗寨绣娘开展技艺培训和刺绣实操,不仅将少数民族繁衍生息沉淀出的美好带给更多的人,也通过刺绣劳动支持了湘西苗绣技艺提升和队伍建设,为苗寨妇女增加劳动收入来源的同时还能兼顾家庭子女,体现女性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自身的尊严与价值,唤起当地人用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潘宁在发布活动上表示,秉承着“服适人生”的理念,优衣库通过服装的力量,让世界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此次苗绣项目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带入当代人生活,让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切身感受服装背后蕴含的美学价值和内涵,为大众的美好生活创造更多可能。

湘西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蕴藏活力与希望。基金会携手优衣库以湘西苗绣为起点,发掘帮扶的需求、锚准帮扶的目的、搭起帮扶的路子——优衣库向基金会捐资130万元,共同发起“传承新生”湘西苗绣公益项目。

精准帮扶让绣娘回家

项目与当地妇联、苗绣行业专家联动,在凤凰县、花垣县、吉首市、古丈县选取了6个苗寨试点,招募家庭经济困难的、掌握稀缺针法的、对苗绣有热情的绣娘700余名,开展苗绣技术培训和刺绣练习。两个月下来,试点的绣娘队伍稳定,技术熟练程度有所提升,项目回收了绣娘练习中的4万余枚绣片,令绣娘有了人均1300元的收入,足以分担老人买药、孩子上学的支出。

“参加苗绣项目,让我们所有农村妇女聚集在一起,照顾家里的同时,做些手工活,绣点绣片,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实现就业,是非常安心的一件事情,挺好的。”今年29岁的绣娘施洪珍,坪朗人,2014年因父亲患病,她家被纳入建档立卡户。为减轻家中经济负担,她曾外出务工,由于学历、技术、资金等条件限制,收入一直不高。随着苗绣项目的启动,外出务工的“绣娘”也陆续返乡就业。

传统技艺之美焕发新生

苗绣见山绣山,见水绣水,在一针一线中,记录着古朴的生活智慧和哲学。苗族女性独立、自强、热情的个性也融入到了苗绣的针脚中。绣娘易华说,“苗绣不同于苏绣、蜀绣那样精美,苗寨人是要把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心情绣出来,绣在我们的衣襟上、帽子上、孩子的围兜上,伴随我们生活,图样历久弥新。”

“传承新生”湘西苗绣公益项目通过发掘蝴蝶、牛、鱼等5种苗绣常见图案,创新诠释了“奋进”“凝聚”“融合”“新生”“母爱”这五种传统的美好力量,结合现代审美的元素将绣片加工制成徽章、帆布包等生活常见的配饰,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接驳,连通苗寨与城市的脉动。不仅将传统苗绣技艺之美与当代人共享共勉,令彼此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也借助传统文化中沉淀的人文精神,激励当代年轻人用创新和创意,创造美好生活的更多可能。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