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文国际  >  国际滚动

中印比较不为争论输赢

中国青年报马宇歌 2014-09-18 07:42:00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经过反复协商,印度终于迎来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访。这是印度新总理莫迪今年5月上台以来,两国最高首脑的第一次专门互访。

  毋庸置疑,中印在国际舞台的全面崛起,是21世纪初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最大人口国、第二大和第十大经济体、重要的能源消耗国和不断增长的碳排放国,他们的蓬勃发展,将为世界格局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尤其在亚洲大国相继迎来政治强人的今天,中印两国领导人和精英层将如何应对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不平等加剧、环境恶化、能源短缺,还有传统价值观日渐式微等不可摆脱的“成长之痛”?更令国际社会关心的是,中国和印度将如何把国力的不断崛起转化为参与全球治理的积极力量,与传统大国、新型国家和欠发达地区一起应对日益增多的国际治理难题?

  这一系列疑问,催生了国际各界关于中印比较的大辩论。这一讨论在过去40年来吸引了全球学界精英。

  1982年,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誉为“经济学的良心”的阿玛蒂亚·森,发表其成名作《贫困与饥荒》,从制度层面探讨了中印两国在面临局部粮食短缺时的不同应对措施。森在肯定中国在扶贫领域远超于印度的成果同时,也不无忧虑地指出,两国社会与政治制度的顽疾如不能及时加以修正,还将可能酿成灾难。

  进入21世纪,邓小平南巡谈话已过去10年,中国也于2001年加入WTO,正值全面拥抱全球化、开启超越10%增长率的“中国经济奇迹”。又逢高盛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提出“金砖四国”概念,热炒于国际投资市场。一时间,关于中印经济孰赢孰输的对比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粗制滥造者众,不少出版物停留于简单的数字对比和机构形式、政治框架比较,加之熟稔两国文化、社会、经济及政治制度者少之又少,结果多为浮光掠影的应景之作,无力透过表象深究两国制度、文化和自然禀赋对不同发展模式的根本影响。由于印度无论是经济总量或增长速度与中国相比均甘拜下风,由此得出的对比,往往止于“中国强于印度”的简单结论。

  2003年,麻省理工学院华裔教授黄亚生,与在哈佛大学的印裔合作者,联袂发表了关于中印中小企业创业环境的比较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表明,虽然中国成功吸引了10倍于印度的海外直接投资,但与印度相比,其“僵化”的国内融资制度并未显示出持久优势。这个结论因为挑战了人们的常识预期,而在21世纪初掀起中印比较研究的又一轮高潮。

  “中国并非在经济制度上长于印度!”这一出乎意料的论辩,把人们从经济数字的豪迈云端拉回到基本经济与发展制度的泥泞土壤。人们开始反思,在简单的数字对比背后,制度因素——经济、金融、教育、医疗,甚至政治和政策制定等,是如何滴水穿石般影响着中印两个文明古国在飞速现代化与全球化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中国学者并未缺席这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中印辩论。例如,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就比较了两国长时段的经济增长轨迹,在印证了“中国在经济自由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比印度推进更快更深入”之外,他提出,印度的“慢”,应归结为其不同于中国的政治制度在经济转型中所产生的高于中国的“交易成本”,而这种在特殊时期产生的交易成本会随时间递减。

  2008年金融海啸之时,中国和印度似乎因自身迥异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和金融制度而安稳度过危机。西方社会在反思自身的同时,再次把目光投向中印。尤其是当中国通过刺激政策将经济再次推向高增长轨道、印度却渐显增长后劲不足之时,又一轮经济层面的中印比较趁势而来。印度停滞不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件、令人失望的扶贫政策等,都让人们再次得出了“中国将遥遥领先”的结论。

  起起伏伏、反反复复的中印对比讨论,仿佛一场方兴未艾的世纪大戏,其目的究竟为何?难道仅仅为了预测输赢从而自满吗?福山在2011年出版的著作《政治秩序的起源》中提出,比较研究是为了追问“为何某种制度在一些社会中形成、发展,却在其他社会中没有”。也就是说,人们把不同国家进行比较,其本质是对于今后发展模式的困惑与求解。

  反观中印,两国通过不同途径求解共同挑战而形成的巨大张力,恰恰提供了面对当今世界难题的一对参照。拨开不同历史、文化、民族、语言、政治制度等重重迷雾,我们看到的是——同样面对巨变而不知所措的亿万人口,同样让位于“不惜代价求发展”而伤痕累累的山川河流,同样为追求大国梦想而马不停蹄的外交棋局。两国的自然禀赋早已注定,其追求现代化之路无论如何无法绕过一个“不可承受之重”——有限的资源及附着于上的大量贫困人口。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威胁生存的当下,中国和印度不可能重走发达国家的老路,他们必须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同时,实现低碳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兼顾社会公平。这是人类社会从未有过的重大挑战,也是中印两国各自实践为彼此提供对照反思、为世界创造新知的历史机遇。

  由此观之,中印对比,不为争论输赢,其真正目的在于彼此借鉴、分享经验,以及建立在充分理解之上的互信合作。面对共同挑战,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印双方更加频繁、深度的高层互访及民间交流将大大有助于两国未来创造性地携手共进。习近平总书记与莫迪总理的这次历史性会晤,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作者:马宇歌)

 
偷带iPhone6入境方式五花八门 北京开通“最短公交线路” 全程2公里共3个站
合作共赢 直击2014年仁川亚运会开幕(组图)
倪妮化身美丽新娘 清纯妩媚交织变换 《老友记》落幕十年 六位“老友”如今过得怎么样?
探索神秘海洋 也可以从珠宝开始 她们都这样瘦的 7位明星终极减肥招大公开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