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学者热议李克强总理《金融时报》署名文章
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召开前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9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外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李克强总理为中国的未来设定了计划,为保持经济增长勾勒出清晰和务实的前景,显示出中国将在全球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下是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言论摘要:
|
鲍勃·贝林(Bob Berring):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法学教授,拥有多年教授中国相关课程的经验。
“李克强在《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上发表的文章为中国的未来设定了他的计划,显示了中国将在全球经济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李克强的计划很宏伟,但一切主题都围绕着扩大消费需求以及调整对经济达不到两位数增长的预期。历史留给人们的一条教训就是:形势是瞬息万变的。虽然很容易指出中国未来将要面对的困难,这也是所有主要国家所面对的挑战,但李克强让全世界都注意到了中国的计划。这个宏伟的构想既透明又现实。中国正在努力为未来做着准备。”
|
尼古拉斯·博斯特(Nicholas Borst):美国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副研究员及中国项目经理。他对李克强的文章评论道:
“我认为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它清楚地标志着中国的新领导层了解经济增长模式必须改变,知道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篇文章承认,结构重组的改革方案导致一些经济增长放缓现象的出现。李总理的焦点似乎放在平衡国家和市场的作用,而鉴于国有企业在某些经济部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将会是个难题。李总理在着重强调城市化在保持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新的城市化计划将在今年秋天形成,这十分值得我们关注。
|
乔恩·泰勒(Jon Taylor):休斯敦圣托马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Thomas)政治学教授
“李总理期许中国将会对经济进行再调整,这么做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及两会都强调了经济持续增长和改革的问题。具体来说,中国将必须重新调整经济,远离低效的、依靠投资带动的增长,转向加快消费率的增长。李总理的讲话表明,他知道将中国从原来依靠生产和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到依靠扩大消费和提高家庭收入的模式上来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他的讲话为中国进行重大改革打好了基础,特别是在消除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出口部门,甚至金融体系本身利益和惯性的根深蒂固的利益和惰性上。通过大连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Summer Davos),李总理将打消国投资者及市场的疑虑,让他们相信中国真诚地致力于处理好持续的经济改革和增长问题。
|
斯坦利·邝(Stanley Kwong):旧金山大学(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常务董事及管理学院(School of Management)中国商业课程的特聘教授。
中国怀疑论者再次谈论起“中国崩溃”综合征。他们曾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平衡的。他们担心中国拥有的债务过多,也担忧中国那脆弱的金融部门、房地产泡沫的崩溃,以及推测的毫无进展的经济重整计划。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致力于重整经济,这是因为中国原有的以生产者导向的增长模式已不再具有可持续性。
|
正如耶鲁大学(Yale)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所言:
“中国经济正处在重整车轮转动向前的关键时刻……从制造业及建筑业向服务业的转变对经济改革中的这个阶段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指标。”
中国正面临转型的关键阶段。 中国面临的挑战是通过不断的自由化及政府干涉的减少来日益增强市场力量的作用。政府意识到了这些难题,并在近期的公告中概述了许多这样的改革方向和政策目标。许多研究已经提出,进一步重组中国经济的改革措施正在实施。
正如李总理在《中国将会坚持经济可持续增长道路》(China Will Stay The Course On Sustainable Growth)一文中提到的那样,“中国新政府清楚表明,将会实行可持续增长、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公平的政策……改革仍然是我们的推动力”。
支撑中国经济增长和重组的基础因素将会继续存在并帮助降低高投资旧模式的成本。 中国所需要的是具体的政策措施,以及及时、集中的实施。 中国的当务之急是继续进行这些改革政策,以确保经济和社会更加稳定。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要意义。
|
包道格(Douglas Paal):美国华盛顿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临近之际,李克强展示了进行改革和调整经济的决心。这些政策的实施既会产生赢家,也会产生输家,因此外界观察人士会密切关注这些政策将如何实施。他们也会试图使中国不断累积的债务结构更加透明。
|
李雨(Ann Lee):《美国能从中国学到什么》(What the U.S. Can Learn from China)一书作者
李克强在文章中提到,美联储政策发生转变,但中国能够避免亚洲金融危机重演。我同意这一点。我相信,按照目前的情况,中国的发展轨迹面临的唯一真正风险就是直接军事冲突或者马尔萨斯危机。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进行的改革和其他机遇将发动起新一轮的创业浪潮。
|
德尔·克里斯滕森(Del Christensen):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全球投资总监
李总理为保持经济增长勾勒出了清晰和务实的前景,并提到如何解决中国正面临的大规模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湾区委员会能够与中国合作,扩大我们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对此我们深感自豪,正如李总理所讲,两国应一起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途径”。
|
乔治·顾(George Koo):旧金山湾区华人领袖和国际商务顾问
李克强总理将年经济增速降至“仅仅”7.5%,此举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将不再每七年翻一番,但中国经济仍将在十年内增加一倍,并继续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他的计划使经济更加平衡,重点放在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方面,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个人消费,因此大家就有更多的机会向中国卖更多商品。
|
约翰尼斯·林(Johnnes Linn):布普金斯学会全球经济和发展非常驻高级研究员,世界银行欧洲和中亚前副总裁;在2005年至2010年任沃尔芬森发展中心主任。
1.习近平主席9月7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Nazarbayev University)的演讲意义重大,显示了中国最高领导层现在正有步骤地促进与中亚邻国的合作。
2、中亚是大欧亚经济区的核心,是欧亚积极融合的关键。不过,一直以来,中亚缺乏与欧亚大陆其他国家的联系。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如果中国能通过自己的巨大经济增长和财政资源推动中亚与欧亚大陆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这将会极大地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并极大地改善未来欧亚大陆经济融合。这种整合将有利于所有的欧亚国家,并会刺激全球经济的增长。
3.中国“新丝绸之路”成功的一个关键是如何将计划落实到行动中。这不仅要求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进行合作,也要求中国、俄罗斯、欧盟,甚至印度之间进行合作。这个计划需要当前的地区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SCO)、欧亚经济共同体(EurasEC)、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以及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真正地相互合作;同时国际间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和欧亚地区开发银行(Regional Development Banks of Eurasia)(ADB,EBRD 和EABD)对欧亚经济融合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
唐建伟:交通银行高级分析师
李克强总理的文章表明了他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以及推进改革的决心。
“李总理改革的核心是界定市场和政府之间的边界,政府将从某些市场和社会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退出,”唐建伟说。
他不认同市场所说的“克强经济学”,认为总理的执政理念不应该被概括为“短期政策”,如去杠杆化和避免大规模刺激。
|
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相较于去杠杆化,“放松管制”更能体现李克强总理的思路。总理曾反复强调要大力引入私人资本来为市场注入活力。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陈卫华、张语薇、陈佳、郑阳鹏 编辑:周凤梅)
|